且认他乡作故乡
eleven

在19世纪的维也纳,匈牙利医生伊格纳茨·塞麦尔维斯观察到产科病房的怪异现象。第一诊所由医学生负责,产褥热死亡率高达18%;第二诊所由助产士管理,仅为6%。他注意到,医学生常从解剖尸体后直接接生,而助产士不接触尸体。

1847年,他的友人科尔布卡在解剖中受伤,继而死于类似产褥热的败血症。塞麦尔维斯推测,医生手上的“尸体颗粒”传播了感染。他要求医务人员用氯化石灰溶液洗手,死亡率迅速降至1%-2%。

他在布达佩斯任职期间,他负责的933例分娩中,仅8人死亡,率仅0.85%。1861年,他出版《产褥热的病因、概念与预防》,详述感染源于外部污染,并强调预防措施。

然而,维也纳医学权威视其理论为侮辱,坚持瘴气说。医生们不愿承认双手传播疾病,集体抵制他的实践。塞麦尔维斯被孤立,职业生涯受阻,最终于1865年在精神病院去世,年仅47岁。

20年后,巴斯德和李斯特的细菌理论兴起,塞麦尔维斯的观点才被接受。医院开始推广手部消毒,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。

在信息时代,类似的故事不时重现:事实摆在眼前,却因群体共识而被搁置。塞麦尔维斯的经历提醒我们,人类的进步往往需穿越集体盲点的迷雾。

Taroona, TAS
3 hours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