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个东亚的生育率都崩了

前阵子写了我们可能会见证人口跌破14亿这个话题,查资料的时候发现,其实整个东亚的生育率都崩了。

有数据说明:韩国,2022年总和生育率跌到了0.78,全球最低记录,全球;日本,这个不必说,就是以生育率低下知名的,中国,2023年总和生育率跌至1.2。

之前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报告说,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1.9了,也跌破了2。印度人也不想生了,而人口能够顺利代际更迭需要的生育率是2.1,这是个临界点,否则就会慢慢走向群体萎缩。

所以经济学人用了「全球生育率崩盘」这句话来描述,在这其中,东亚具体来说就是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又低得特别凸出。

印度先不说,不是一个文化圈的,离得太远,而且只是刚跌破2而已,1.9也是遥遥领先,相比之下,韩国的0.78属于完全没眼看。

但先别开心,如果看我们具体一些地区的话,生育率可能比韩国还低,例如上海,2024年的总和生育率是0.72,甚至低于韩国。

虽然经济增长确实会带来生育率降低的结果,但东亚比较诡异,掉得太猛了,太快了,欧洲都发达了这么多年了,总和生育率也高于东亚,美国甚至能达到1.62(2023年美国CDC数据)。

有没有东亚独特的原因呢?刨除经济居住等等成本方面的原因(日本育儿补贴挺猛的),有一个点,是属于儒家文化圈共有的BUG,从我的接触和经历来看,就是儒家文化从来没有创造出一个真正对个体友好的集体组织形式。

大到企业,学校,小到家庭。今天的生育率低,也不仅仅是女性不愿意生育,相当一部分男性,其实也不愿意生育,婚姻也是一样,大家都不想结。创造出来的「家庭」这种集体形式,很多女性吐槽,很多男性也吐槽。

从古至今,我觉得儒家文化都没有创造出来,真正对个体友好的集体组织形式,而且没有这样的内生动力。

不过今天的集体组织形式已经好很多了,这是因为有现代个体主义观念的融入。但有一些集体还是令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非常不好,比如管控非常严格,用的词都是规训之类的,你去看,一般都是传统观念味儿比较浓的地方。

那些把网瘾少年不当人来管的一些基地,最喜欢在墙上挂古人的名人名言了。

有人可能会反驳我,你去看看古典籍,看看里边的内容,天真了朋友,如果你要感受最纯真的传统观念塑造的家庭组织形式,它不在典籍的那些句子里,它在最广袤的农村里。

你看看那里的人,是怎么生活的,作为个体是怎么被对待的,你就知道了我这番话的意思了。现在城镇化大家虽然进城了,但观念的迭代需要好几代人才会改变,而且改变力度也不会很大。

所以所谓结婚率跌婚姻率跌,从集体形式的角度来说,是越来越多的个体,在经济发展程度能够支持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的情况下,对「家庭」这种集体形式的拒绝。

大家就是觉得这种形式没有什么吸引力,觉得不好,是传统观念延续到现在,在创造家庭这种集体形式时,算是失败的一种体现。

而儒家又是最喜欢攒集体的,动不动口号就是天地,生民,集体,天下,苍生,等等,诸如此类,喜欢非得把一个个体拉到某个集体形式里去,否则搁古代弄不好都没法在社会上活。

大家都是见过上一辈人怎么进入家庭,经营家庭,怎么在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中生活的,评论区可以谈谈,你羡慕这种家庭生活吗?羡慕上一辈人的家庭生活吗?

所以生育率崩,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反噬,上一辈的家庭形式受传统影响远比这一代人深,后者没有能创造让个体感受友好的集体形式,但又喜欢攒集体,然后家庭生活在现代社会新一代个体中越来越失去吸引力,年轻人扭头就走。

而且我并不看好有解决之道,毕竟现在性别对立也越来越严重了,唯一的希望是科技发展,可以不婚单人生育,男女都能生育,这样的话,想生的话就能生,不想生的就不生,也不用吵来吵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