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以及其他

我也有一个抖音号,是一个僵尸号,主要用来看看我妈的抖音号。

我妈妈是一个抖音重度用户,因为她认为抖音的流量能帮她挣钱,将来或许她成长为大V了,她甚至可以带货变现。

她觉得抖音的滤镜很牛逼,能把六十岁的她拍成20岁的少女。她的小米手机有徕卡认证的镜头,但是她几乎从来不用自带的相机应用拍照片。她觉得滤镜太弱鸡,连抖音的1%都不及。

来澳洲之后,我给她买了一个本地的手机号。她立刻就要求我给她下载一个海外版的抖音,也就是Tiktok。她说,她的原版抖音粉丝已经涨不上去了,韭菜都被别人割完了,也许国外版的抖音还能有一些多余的。

偶尔我会突然冒出一个"我妈妈又拍什么了"的想法,于是我就会打开抖音,去看一看她的更新。除此之外,我几乎不会打开它。以至于我的手机清理程序会时不时地提醒我要不要卸载它,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。

但是我经常能从Youtube Short或者微信视频号看到转载的各种抖音视频。那些短视频看起来可真有意思啊,一刷起来就没完没了。可是这并没有激起我对抖音的好感,我甚至有点反感它,认为它无孔不入,YouTube有短视频,微信有,Bilibili也有,无时无处不能看到它的影响力。

我还是习惯自己去各种新闻网站收集信息,而不是靠算法推荐给我。我依然坚持维护一个RSS订阅器,给许多种爬虫打补丁以绕过几乎隔几个星期就更新的反爬脚本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获取信息的成本反而是增加的,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推荐算法框定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。

我老婆不喜欢看短视频,她喜欢那种鸡汤短文,配图要精美,说明的道理要简单易懂,最好配上一点点实操建议。自从有了娃,感觉她养孩子都是照着小红书在养。今天这个妈妈推荐了什么,明天那个妈妈分享了什么经验。她倒不一定会真的付钱去买别人种下的草,但是自从有了小红书,她忽然多了许多斤斤计较的论据,有时候我既感觉好笑又无力反驳。

这两位,一位追求“反老还童”的美颜效果,一位追求“完美生活”的滤镜,但本质上,她们都在追逐平台精心设计的幻想。